前瞻資訊
固廢法(2020年修訂)第四條規(guī)定“固體廢物污染環(huán)境防治堅持減量化、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?!币粍t覺得垃圾治理僅堅持“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”這“三化”還不夠,需要加上“社會化”,即垃圾治理要堅持“四化”;二是覺得社會上對“減量化”和“無害化”的理解有點狹隘,需要澄清;三是想強調垃圾治理要構建“資源—垃圾——資源”和“正生產—逆生產—正生產”的閉環(huán)格局,故而寫此帖子。
垃圾治理要堅持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、社會化的“四化”原則。全社會都應當采取措施,減少垃圾的產生量,促進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,降低垃圾及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危害性,構建“資源—垃圾—資源”的資源保護閉環(huán)和“正生產—逆生產—正生產”的循環(huán)經濟發(fā)展格局。
減量化就是減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垃圾產生量和排放量,不僅指狹義的源頭垃圾減量也包括廣義的已排放垃圾的處理過程的“二次垃圾”減量;而且,減量不僅關心垃圾產生量更關心垃圾排放量,垃圾產生者要通過回收利用已產生垃圾的資源,減少垃圾排放量(無用垃圾)。垃圾是資源消耗的產物,生產生活過程要少消耗資源和少排放無用垃圾,垃圾治理要優(yōu)先且盡量減量化。
資源化就是回收利用垃圾的資源,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。資源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失去使用價值而成為垃圾,這是“資源變成垃圾”的過程;改變條件有可能讓垃圾重新具有使用價值,成為生產生活的原材料、燃料等資源,這是“垃圾變成資源”的過程;這說明垃圾從其來源和出向來看,都具有資源性。垃圾治理要加強垃圾的資源化利用,并構建“資源—垃圾—資源”的資源保護閉環(huán)。
無害化就是垃圾處理要做到對生態(tài)、環(huán)境、資源、健康、生命無害,狹義指垃圾處置要做到無害化,廣義指垃圾處理全過程都要做到無害化。垃圾自身具有污染性,垃圾處理過程也具有“二次污染性”,垃圾治理必須實現(xiàn)無害化。
社會化就是全社會,任何單位和個人,包括黨派、政府機關、群眾、企業(yè)、社會團體和媒體(以下簡稱“黨、政、群、企、社、媒”),都要參與垃圾治理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產生垃圾,“資源變成垃圾”對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產生負面影響,“垃圾變成資源”又讓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受益,說明垃圾具有社會性,垃圾治理需要社會化。
可見,垃圾治理事關生命、生產、生活、生態(tài)“4生”。垃圾治理的根本任務是促進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,共同推動垃圾處理產業(yè)發(fā)展,構建“商品正生產—垃圾處理逆生產—商品正生產”的循環(huán)經濟發(fā)展格局;目的是實現(xiàn)垃圾妥善治理,即實現(xiàn)垃圾妥善處理和垃圾治理主體良性互動、維護社會公益,為生產生活服務。垃圾治理既是一項經濟活動,又是一項社會活動。
垃圾治理要堅持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、社會化的“四化”原則。全社會都應當采取措施,減少垃圾的產生量,促進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,降低垃圾及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危害性,構建“資源—垃圾—資源”的資源保護閉環(huán)和“正生產—逆生產—正生產”的循環(huán)經濟發(fā)展格局。
減量化就是減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垃圾產生量和排放量,不僅指狹義的源頭垃圾減量也包括廣義的已排放垃圾的處理過程的“二次垃圾”減量;而且,減量不僅關心垃圾產生量更關心垃圾排放量,垃圾產生者要通過回收利用已產生垃圾的資源,減少垃圾排放量(無用垃圾)。垃圾是資源消耗的產物,生產生活過程要少消耗資源和少排放無用垃圾,垃圾治理要優(yōu)先且盡量減量化。
資源化就是回收利用垃圾的資源,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。資源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失去使用價值而成為垃圾,這是“資源變成垃圾”的過程;改變條件有可能讓垃圾重新具有使用價值,成為生產生活的原材料、燃料等資源,這是“垃圾變成資源”的過程;這說明垃圾從其來源和出向來看,都具有資源性。垃圾治理要加強垃圾的資源化利用,并構建“資源—垃圾—資源”的資源保護閉環(huán)。
無害化就是垃圾處理要做到對生態(tài)、環(huán)境、資源、健康、生命無害,狹義指垃圾處置要做到無害化,廣義指垃圾處理全過程都要做到無害化。垃圾自身具有污染性,垃圾處理過程也具有“二次污染性”,垃圾治理必須實現(xiàn)無害化。
社會化就是全社會,任何單位和個人,包括黨派、政府機關、群眾、企業(yè)、社會團體和媒體(以下簡稱“黨、政、群、企、社、媒”),都要參與垃圾治理。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產生垃圾,“資源變成垃圾”對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產生負面影響,“垃圾變成資源”又讓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受益,說明垃圾具有社會性,垃圾治理需要社會化。
可見,垃圾治理事關生命、生產、生活、生態(tài)“4生”。垃圾治理的根本任務是促進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,共同推動垃圾處理產業(yè)發(fā)展,構建“商品正生產—垃圾處理逆生產—商品正生產”的循環(huán)經濟發(fā)展格局;目的是實現(xiàn)垃圾妥善治理,即實現(xiàn)垃圾妥善處理和垃圾治理主體良性互動、維護社會公益,為生產生活服務。垃圾治理既是一項經濟活動,又是一項社會活動。